这座上海文化地标25岁了!人民广场上的“水晶宫”由他们参与建造

发布日期:2024-07-18 15:08:18 浏览次数: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的上海大剧院,其形状宛如一座晶莹、透明的水晶宫殿,在8月27日迎来具有纪念意义的25岁生日。1998年8月27日,上海大剧院撩开面纱,见证着上海的日新月异,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期《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曹嘉明先生,请他介绍当年上海大剧院的设计和建造故事,以及为了大剧院建设而付出辛勤努力的中法设计师和工程人员。

  曹嘉明是上海大剧院设计和建造的亲历者,见证了这座地标性建筑从开始筹建至骏工的全过程。在曹嘉明记忆当中,上海大剧院是上海人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盼了多年的重大项目,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上海大剧院的规划位置就在今天上海商城附近。1993年12月底,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启上海大剧院的建设,并确定在人民广场西北角建造。

  上海大剧院由法国夏氏建筑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夏氏事务所)提供建筑方案。法国建筑师夏邦杰1939年出生于巴黎左岸,1969年毕业于巴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同年他在巴黎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他曾担任过巴黎市建筑学会主席。1984年夏邦杰首次来到中国,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而上海这座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国际化城市深深的吸引了他。

  当时我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副院长。夏邦杰来到上海差不多已近第10个年头,还担任了浦东开发的规划发展顾问。但作为一名建筑师,他还是感觉到有一些遗憾,因为至此还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落地的项目。

  我告诉他上海正准备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广场西北角建造文化设施项目。如果他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帮助他报名。他听后表示要去实地位置看一下,同时表示,虽然他还没有做过剧院这样的建筑,但是他的祖父是一位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从小经常去剧院看戏,对剧院有着很深刻的体会。

  回法国不久,夏邦杰就给我发来了一份传真,表示夏氏事务所愿意参加投标的想法,并且希望我给予他支持。

  当时我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副院长。夏邦杰来到上海差不多已近第10个年头,还担任了浦东开发的规划发展顾问。但作为一名建筑师,他还是感觉到有一些遗憾,因为至此还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落地的项目。

  我告诉他上海正准备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广场西北角建造文化设施项目。如果他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帮助他报名。他听后表示要去实地位置看一下,同时表示,虽然他还没有做过剧院这样的建筑,但是他的祖父是一位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从小经常去剧院看戏,对剧院有着很深刻的体会。

  回法国不久,夏邦杰就给我发来了一份传真,表示夏氏事务所愿意参加投标的想法,并且希望我给予他支持。

  1994年2月份,夏邦杰来上海亲自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1994年2月15日举行设计国际征集方案新闻发布会),正式接受了投标任务。陪同他的还有一位女士,十分活跃,她就是旅法诗人张如凌,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活跃在中法之间穿针引线,大剧院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中,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海大剧院的招投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师,当时有30多家中外设计单位索取了大剧院设计方案任务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十三家世界著名的设计单位前来投标。1994年6月6日,设计方案国际招标评标结果揭晓,在最后三个入围方案中,夏邦杰寓意“天圆地方”的设计方案极具视觉冲击力,被由11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选委员会一致投票选中。

  上海大剧院方案的执笔者何伯森(Andrew Hobson)是夏氏事务所一位年轻的英国建筑师。他瘦长的个子总是露出谦虚的笑容,而大剧院是他首个设计的实施的项目,即现代又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哲理,当人们问他大剧院的灵感是什么?他总会拿出一张纸,画了一条横线,并用英文在边上标注上“Earth”,然后又在横线的上方画了一条向上的弧线标注着“Heaven”,然后笑着看着对方的反应。地平线和天际线,正是应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理念。

  可能何伯森自己也不会想到,上海大剧院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从此他与上海有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已经在上海参与设计了多个项目,不再腼腆,成了一位富有经验的管理者。

  当时的工程筹建指挥部,总指挥是曹嘉明的老朋友乐胜利,后来成为上海大剧院首任总经理。作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嘉明在指挥部负责设计组织协调管理,参加所有工程协调会和市领导召开的相关重要会议。

  在中标上海大剧院后,夏氏事务所是设计总包方,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作为咨询合作单位。但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夏氏事务所还是遇到了一些挑战,曹嘉明提出了推进方案并迅速得到落实,即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从初步设计之后的全部设计责任,而夏氏事务所作为咨询角色,并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图纸上会签(指双方共同签署文件),以确保设计完成度。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夏氏事务所的难题,同时还保证其作品的原创性,并且在后期的设计过程当中仍然担任咨询的角色。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除了在建筑设计方面,还包括了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声学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中法设计团队进行的现场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上海大剧院总建筑面积达到70000平方米,由220座、500座和1800座三个剧场组成,剧场的舞台设计,视线设计,音响设计,照明采光及通风系统以及三个舞台各自的消防疏散通道,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组合。随着工程推进,每天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各种专题会议不断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协调问题。从方案深化开始,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就已经介入,并且从初步设计以后成为大剧院设计的主角。

  曹嘉明告诉记者,他至今还记得当年市领导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在关键的节点,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八点在现场召开会议,我们都必须参加。”

  作为上海大剧院的关键工程之一,以六座高达42米的电梯井托起钢屋架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钢屋架南北长110米东西长为90米,其整体重量和悬挑为世界之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结构工程师吴至贤、杨唐祥、程大正为钢屋架的设计和吊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计算,并经市建委科技委在风洞、静载、地震等各项模型试验论证下取得科学依据,达到专家们的共识。钢屋架的制作和吊装由江南造船厂承担,大剧院钢屋架仅钢构件就重达6000多吨,相当于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总重量。

  1996年7月2日,施工现场,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起吊安装过程,经过了惊心动魄的21个小时之后,凌空腾起的大屋架稳稳的安放联结在了六座电梯井之上。上海大剧院的形体完整诞生了!

  上海大剧场观众席的室内设计是由美国的Studio设计公司承担。主设计师杰克是一位美籍华人,他在剧场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观众席黑白色的基调加上座席的红色——黑白红三色响亮现代,诠释了这座艺术殿堂不同凡响的品位。

  1997年上海大剧院基本落成,但是独缺一幅与入口大堂门厅相匹配的画作,当时担任丁绍光艺术发展公司的副总裁余璟璐(后来成为大剧院画廊的艺术主持)牵线搭桥,向乐胜利推荐了艺术家丁绍光先生。丁绍光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在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型壁画“版纳晨曦”,1990年在日本东京的国际艺术大展上入选自15世纪以来世界最杰出的百名艺术大师之一,在国际画坛上有崇高的声誉。

  丁绍光先生创作的《艺术女神》壁画宽7.4米,高4.4米,气势磅礴,色彩绚丽,造型典雅,给这座艺术殿堂增添了令人难忘的魅力,而这幅壁画作品也成为上海大剧院的“镇馆之宝”!

  2002年,由丁绍光先生亲手修复的壁画《艺术女神》永久入驻大剧院艺术藏品馆。今年,上海大剧院为25周年院庆举办“你好,艺术女神”庆典季系列活动;8月27日起,《丁绍光与艺术女神》特别展览拉开帷幕,展出丁绍光先生所作《艺术女神》原作及其它十幅精美作品,如《舞》《梦》《回归自然》《祈祷和平》等。

  1998年2月,上海市府公布的十件实事当中,就包括建成上海大剧院和上海书城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1998年3月,上海大剧院外部绿化工作已近尾声;1998年5月,首批优质无土草皮开始为上海大剧院屋顶披上绿色盛装。1998年7月28日,上海大剧院举行首次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投资12亿元的这一上海标志性文化建筑将于8月下旬正式拉开演出帷幕。

  1998年8月20日,上海大剧院舞台进行了“预演”,当时上海最年轻的东方青春舞蹈团踩着“青春舞步”幸运地成为第一个登上大剧院舞台献艺的演出团体。这台舞蹈专场是上海大剧院开台之前的一次试运作演出,其目的是让正式投入运行之前的大剧院各部门进行一番运作的“演习”,其中包括对舞台、灯光、音响等进行检验。

  1998年8月27日首场演出《天鹅湖》拉开了上海大剧院成功辉煌的大幕,为上海人民贡献了一份艺术大礼,而上海没有高品质歌剧院的历史结束了!

  对于曹嘉明来说,他最喜欢去大剧场的“望星空”宴会厅,入夜仰望浩瀚的星空,繁星点点,大剧院晶莹剔透,天地相映成辉。在这童话般的梦境中,他难忘建造大剧院岁月里那一帧帧的画面和众多为了大剧院建设而努力的人们:

  祝秀荣和张钦焕是我的老同事,1985年到1990年,我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室担任室主任,他们是主任工程师和专业组组长,彼此熟悉了解。当大剧院的项目落实在华东院第一设计室时,这两位老当益壮的主任工程师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祝秀荣和张钦焕是我的老同事,1985年到1990年,我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室担任室主任,他们是主任工程师和专业组组长,彼此熟悉了解。当大剧院的项目落实在华东院第一设计室时,这两位老当益壮的主任工程师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祝秀荣作为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虽然年龄已过六十,仍然坚持现场设计,在工地上爬上爬下,还赶着开各种会议,繁忙的工作透支了她的体力。199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晚上11点多钟我接到了祝秀荣家人的电话,说祝秀荣正在胸科医院急诊室,几周后,她因病离去。

  张钦焕主任工程师是室里有了名的好脾气,总带着笑容任劳任怨的工作,多次得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是在审阅图纸的时候脑溢血突发倒在了堆满图纸的书桌上。

  我们也不会忘记已于2010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在巴黎过世的夏邦杰先生,当传来他去世的消息后,我们为失去了一位老朋友而悲痛。我专门委托邢同和总建筑师带去了上海市建筑学会的悼念。夏邦杰先生有着法国人的浪漫和幽默,他的作品连接起了上海和巴黎这两座城市。

  祝秀荣作为项目的设计总负责人虽然年龄已过六十,仍然坚持现场设计,在工地上爬上爬下,还赶着开各种会议,繁忙的工作透支了她的体力。199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晚上11点多钟我接到了祝秀荣家人的电话,说祝秀荣正在胸科医院急诊室,几周后,她因病离去。

  张钦焕主任工程师是室里有了名的好脾气,总带着笑容任劳任怨的工作,多次得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是在审阅图纸的时候脑溢血突发倒在了堆满图纸的书桌上。

  我们也不会忘记已于2010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在巴黎过世的夏邦杰先生,当传来他去世的消息后,我们为失去了一位老朋友而悲痛。我专门委托邢同和总建筑师带去了上海市建筑学会的悼念。夏邦杰先生有着法国人的浪漫和幽默,他的作品连接起了上海和巴黎这两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