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大型机库与机场工程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双碳背景下大型公共建筑新能源应用技术交流会在闽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集团首席专家肖绪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等300余位机库与机场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结合典型工程实践,围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及复杂大型机场、机库设计和建造技术开展交流。中建八局总工程师亓立刚出席大会并致辞。
交流会上,中建八局就《滨海台风区大型机库、机场钢结构施工技术与光伏应用》《兰州中川机场T3航站楼空间复杂钢结构屋盖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两个课题进行展示交流。
期间,与会嘉宾和领导赴中建八局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项目和厦门翔安机场航站区一标段项目,一同参观了中建八局在科技建造、品质建造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了解项目创新实践与技术成就。
厦门太古翔安新机场维修基地项目占地面积53.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23万平方米,包含12个大型客机维修机位及6个窄体维修机位。项目1号机库、2号机库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
其中1号机库钢结构屋盖钢结构长525.1米、宽73.85米,投影面积约3.88万平方米,重达11393吨,钢结构屋盖单跨最大跨度达269.5米,是项目最大的整体提升单元,也是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民航飞机维修机库。为将铁巨无霸”提升27米后完成高空对接,项目创新和应用了多项技术。
在大跨度屋盖设计过程中,项目团队突破短向传力的传统设计布局,根据屋盖平面狭长(1:7.2)特点,首次采用长向传力的“楔形厚板”屋盖体系,解决了 269.5米+255.6米超大跨度重屋盖的挠度控制难题,满足了重达千吨的悬挂设备运行需求,高效推进钢结构施工作业。
项目团队通过大量的有限元施工模拟、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分区累积提升工艺,辅以多类型组合背拉抗侧工艺、转换桁架的应用,以及施工全过程的监测技术,在保证提升安全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措施投入和高空作业,从而高效安全完成这一超高难度提升工作。
项目机库部分所需钢结构构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严格控制提升钢结构构件的出厂精度,保证现场安装准确度,项目团队采用了虚拟预拼装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构件的组装过程,确保每个部件的尺寸和位置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确保构件的质量和性能,减少实际施工中的误差,避免因尺寸不匹配或组装错误导致的材料浪费和返工。
厦门翔安机场航站区一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7.95米,是全球少见的海岛型机场。项目航站楼屋盖钢结构分为三个区域进行提升。其中,一区首榀钢结构屋盖总重量为2550吨,面积约2.91万平方米,提升高度14米;二区钢结构屋盖总重量1533吨,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整体提升至46.6米;三区钢结构屋盖总重量2626吨,面积约3.04万平方米,提升高度11米。
为解决常规的逐点手工测量网架变形量的方式存在视野受限、效率较低、展现形式差等问题,项目与深圳大学联合开发优视精准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无人机对屋盖网架结构进行航测数据采集并生成毫米级精度的实景模型,通过定制软件提取屋盖变形数据,大幅度提高了变形监测精度及检测点覆盖率,可为后续类似的屋盖结构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项目团队利用BIM技术,将屋盖机电管线、屋面檩条、马道等进行模块化划分,地面快速安装,与屋盖同步提升,解决了常规施工多专业深化设计不协同、专业施工难协调、资源组织滞后等问题,并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实现了钢屋盖体系快速建造。
根据钢结构屋盖特点,项目上中层屋盖采用“楼面原位拼装+分区累积液压同步提升+空中转体”、下层屋盖采用“分区分块吊装”的组合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提升器提升速率,实现网架不均匀提升,保证了设计姿态精准调节,并规避了高空焊接等施工安全质量问题,有效控制变形,保证结构稳定。
项目钢结构屋盖网架采用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将钢结构分段构件控制点的实测三维坐标,在计算机中模拟拼装形成轮廓模型,再与深化设计的理论模型拟合比对,经过校正、修改与模拟拼装,高效满足精度要求,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原标题:《【科技赋能】中建八局运用“四新”技术助力大型机库机场智慧建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