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如身机器人获得天使轮融资,英诺天使基金领投。该公司创始人此前曾为两家机器人企业联创。
《科创板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日,上海如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身机器人)公布天使轮融资,融资额数千万,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零以创投、海南零点一科技及个人投资者跟投。
如身机器人创始人、CEO师云雷博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已经商业化的多合一居家康复健身机器人产品主要在嘉兴工厂进行量产,预计每年产量约为5000套。同时,公司正在研发专为居家养老人群设计的“齐家系列”智能康养机器人。该系列机器人同时具备康复训练和家庭服务能力。
据悉,如身机器人的下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产品的营销推广。
如身机器人团队成立于2023年6月,聚焦康复健身/家庭服务领域,致力于开发模块化、高性价比、人机共融的康复机器人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居家康复健身机器人、院内通用智能康复机器人以及通用养老服务机器人。
谈及为何专门针对康养领域设计服务机器人,师云雷表示,初衷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机器人设计理念,即机器人更多地是帮助人而不是取代人。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结合AI技术,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针对居家康复和养老护理等方面的需求。“目前,公司的通用院内康复机器人已经和上海多家医院合作。”
据公开数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平均每年新增60岁以上老人1000万左右,超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因此,亟需解决养老服务中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一位医疗领域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下,社会对养老护理智能化、机器人化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存在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低、人机交互能力弱等问题,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提高机器人的普适性和经济性,加快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成为行业内的探索方向。
“另外,能够模拟护理人员的人形机器人在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还处在技术攻关、概念样机的阶段,未来可能还需要五至十年时间进行探索。”该投资人说。
目前,人形机器人大热,但如身机器人的产品并未采用完全仿人形设计,而是设计成一个底盘搭配双臂的形式。“在早期开发阶段,我们可能会先基于远程操作功能提供服务和训练,随着具身智能操作技术进步再考虑实现机器人独立工作。” 师云雷说。
在智能实现方面,师云雷进一步介绍,公司会根据实际需求调用国内外相关大模型,其中国外主要选用OpenAI的产品,国内可能会选择与头部几家中实力较强且价格适宜的企业合作,而非自研大模型。
师云雷此前为天津大学硕士、德国汉堡大学博士,他也是一位连续两次机器人领域的创业者,曾为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创始人之一。
如身机器人另一位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张建伟教授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也是师云雷的博导。据悉,张建伟主要负责公司研发方向的准确指导和国内外高层资源的对接。
谈及博士毕业后再次创业的原因,师云雷表示,首先是老龄化与少子化的社会趋势导致老人无人照顾成为严重问题,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来辅助老人养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二是家庭因素,因亲人患脑卒中导致偏瘫卧床多年,寻找合适的康复设备时发现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并不理想,因此决定自行创业。
此前,如身机器人团队还曾得到奇绩创坛领投的种子轮投资以及嘉兴市近千万创业扶持资金。
本次领投方英诺天使基金,其成立于2013年,今年初,英诺科技创新二期基金完成10亿元人民币募集。
财联社创投通显示,英诺天使基金公开投资事件636起,在机器人领域,其已经投资了灵足时代、加速进化、如身机器人、松延动力等创企。
另一投资方水木清华校友基金,2014年10月22日正式在清华大学成立。财联社创投通显示,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公开投资事件147起,聚焦机器人领域,已经投出如身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加速进化等企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