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配式模块化建筑(PPVC)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发布日期:2024-06-18 21:24:45 浏览次数: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2029年中国装配式模块化建筑(PPV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了近70年,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主创新,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上世纪50年代,中国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验,在中国推广装配式建筑,国内工业建设热情高涨,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低谷。进入21世纪,在环境保护从严+用工紧张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此外,装配式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形成了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技术。中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费定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平均造价约为2284元/m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平均造价约为2776元/m2。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年公布的两种类型和两种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计算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6875.95亿元,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18142.69亿元。2018-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的上游产业链主要是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装配式模块化建筑所需相关设备的供应商。代表性的原料供应商有金域集团和海螺。装配式模块化建筑产业的下游主要是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的管理、运营和维护。主要参与者为各大物业公司,代表性的地产公司有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保利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考虑到交通半径的限制,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随着装配式建筑成本和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布局良好、项目经验丰富、技术体系完善的企业在国内的竞争优势将会凸显,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设计、施工到施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因此,组建一支专业、合作的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在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完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发展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进一步发展装配式/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预应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形成一系列多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用化系统是以部件和连接技术的标准化和通用性为基础的,一个组件厂生产的部件可以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系统适合于组织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一个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过程。它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SI系统是主体结构系统(骨架)和室内装修及设备填充系统(infi Il)的完全分离。主体结构体系强调耐久性和安全性能,装修和设备注重灵活性和更新的方便性。这个概念是指通过将房屋骨架和三大构件与住户内的装修和设备明确分离,从而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因为骨架寿命一般较长,而装修和住宅设备老化较快,如果设备不能改造和更新,建筑物将无法继续使用。近年来,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SI体系的发展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适合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成熟SI体系住宅。

  随着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正在向大跨度、重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领域拓展,并能充分发挥结构的经济效益,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BIM技术应用于顶层体系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以敏捷供应链理论和精益建造思想为指导,建立BIM模型。集成虚拟施工技术、RFID质量跟踪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服务技术、远程监控技术、高端工程辅助设备(RTK/智能机器人放样/ 3D打印机/ 3D扫描等。)等数字化精益施工管理系统,实现整个施工供应链(勘察设计/生产/物流/施工/运维)的管理。是一个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必然方向。

  充分发挥《1+3》标准化设计生产体系(即《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导则》、《住宅装配式装饰主要部件尺寸导则》)的引领作用,在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工程中率先应用。引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生产企业协调统一零部件通用尺寸,进一步提高设计统筹能力,逐步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通过不断完善标准技术体系,推动高效装配式施工技术体系的应用和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招标中积极推进项目总承包,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筑综合优势,以装配式建筑技术和BIM应用为重点,加快数字化发展,统筹数字工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效推进基地企业数字化转型,集成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综合效益突出的科技示范工程。

  在研究和构建“装配式建筑模式+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集成开发应用机制中,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引领作用,探索绿色技术集成应用的路径,明确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要求。整合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建立协同推进机制,通过探索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方式的政策支持,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加强地区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梳理总结各地制定的装配式建筑政策措施、标准规范,以及在技术指导、试点示范、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能力培养、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果,以供学习、交流和借鉴。

  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发展至今,为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地企业缺乏宣传意识,市场认知度低,影响了对外拓展和发展。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基地企业来说,西部地区建筑工业化基础相对薄弱,基地企业的产品在开拓市场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建设》杂志去年推出了“装配式建筑十年百人”,以及正在进行的“全国装配式建筑基地企业巡展”系列宣传活动。为宣传装配式建筑领军人才和国家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地企业和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宣传,以媒体矩阵为平台,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产品知名度,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