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钢铁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全体钢铁人面前的重要议题。在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世界金属导报》围绕当前钢铁行业的热点议题对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委员以及院士专家进行了采访,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报道,以期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宝武集团中南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钢铁)于2020年12月5日揭牌成立,前身是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上市公司韶钢松山,并受托管理鄂城钢铁、重庆钢铁(长寿钢铁)。中南钢铁将对区域内钢铁企业进行深度整合,按照专业化整合、产业化发展、平台化运营、生态化协同、多元化混改的总体思路,提升钢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搭建“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模式,实现极致高效率、极致低成本,努力成为备受认同的钢铁生态圈构建者。
两会期间,《世界金属导报》记者专访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钢铁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李世平。
工信部提出2021年钢铁行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请问,“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如何实现?
李世平: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设定,2021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6%以上,表明经济运行将向常态回归,钢材需求将稳中有升。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目标,必须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理好需求与供应、资源消耗与低碳排放的关系,确保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压减粗钢产量是减少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有利于保持资源供需平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严禁新增钢铁产量,确保碳排放量不新增,可以为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建议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的政策,对违法违规新增的钢铁产能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负面预警,实现“零容忍”。
二是坚持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指标要求,加强污染排放监测监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实践证明,“一刀切”和“切一刀”的简单摊派任务式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违公平性,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以低碳排放为切入点,坚持以超低排放指标为标准,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对达到超低排放A级标准的企业,在确保碳排放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不做产量限制;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测监控,严格执行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对不符合超低排放要求但在整改的产能实行限产,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停淘汰。
李世平:中国被誉为全球“基建狂魔”,是一个建立在“钢筋混凝土”上的国家。除了“铁公机”等领先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每年在商用、民用等房屋领域新建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半数。
在钢筋混凝土的构成元素中,水泥、黄砂、石子和钢材的生产和制造均属于高排放,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而钢铁制造过程的高排放是可以通过氢冶炼、通过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通过电炉炼钢等手段,在未来做到低碳冶金超低排放的,况且钢筋混凝土中的钢铁(筋)是唯一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元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钢结构的建筑是必然、最佳的选择。
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除了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外,还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是工厂化制造,现场化搭建。施工周期比较短,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后续装修的成本也比较低。
二是轻量化和抗震性强。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总重量约相当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1/3,由于钢铁的强度远高于混凝土,因此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大大高于常规建筑,而且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三是循环利用。钢结构建筑拆除后,原有的构件若无损坏变形则不需回炉冶炼,重新轧制即可反复运用于新的建筑。
但是尽管钢结构建筑有以上诸多优点,缺点也同样明显。如钢铁具有锈蚀性、钢铁自身重量比较大、钢铁的价格还是显得偏高等,这些问题随着钢铁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解决。未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工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实现钢材产品“性能翻番”和“成本减半”,进一步提高性价比,促进钢材对其他材料的替代。
目前对于推广钢结构建筑应用的最大障碍是标准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就无法使钢结构构件循环使用,如果将钢结构构件比作是“砖”,若砖的大小尺寸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则旧房拆下的砖就很难循环再利用。如果把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过程比作是搭积木,很显然每块积木都必须要有统一的规格标准。所以,我建议要尽快制定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国家标准,消除因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推广应用难问题。其次,要鼓励业主单位更多采用钢结构建筑,在土地出让、环境评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此外,要将螺纹钢、线材等传统建筑钢筋制造企业引导到研发生产高性能型钢等钢结构材料上来,进一步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空间,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李世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要主动拥抱低碳时代的到来,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大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持续提升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水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021年1月,以“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为愿景的中国宝武率先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科技创新打通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路径,创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建设面向全球的低碳冶金创新试验基地。以智慧化、精品化实现极致的碳利用效率。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严控能源消耗总量。湛江钢铁积极探索氢冶金技术,建立示范产线,致力于打造全球最高效率的绿色低碳冶金示范基地。中南钢铁将积极探索短流程冶炼工艺,将在广东省及相关省市布点网络钢厂,全面推进低碳转型发展。我建议在国家层面上:
一要坚决落实产能产量双控的要求。在产能控制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在产量控制方面,建议通过控制能耗、控制排放等手段,在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同时实现产量控制,以双控促进钢铁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规划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二要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头部企业对存量企业进行重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以极致的效率来降低消耗,从制造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三要强化需求侧管理,推动建筑行业用钢量提升。建议国家提高建筑物用钢量标准,加快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从需求源头上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