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从“建造”到“制造”,对传统建筑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如何走出传统制造业的困境,是摆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分享经济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和产业变革出现的一种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正在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和消费模式的变革。分享经济为我国建筑业向装配式建筑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应充分把握分享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方向,应以分享制造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应用作为切入点,提高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质量,形成高水平的生产力。
现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要素的共享利用将成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
分享经济的发展促使“分享制造”的发展,它将使得各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使用更为便利,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组合,大大促进资源要素的配置,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一方面,现有的生产资料的分享可以现有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企业的界限,实现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市场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生产能力,将改变传统钢结构产业以投资和扩张带动拉动增长的思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各生产要素的分享将使得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创业的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参与更广,推动了传统的单打独斗创新创业向分享协同式创新创业转变。
我们可以从其他行业的企业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来看,以分享经济促进分享制造的发展,都带来不错的效果。例如,海尔集团的HOPE开放创新平台,沈阳机床厂“i平台”,阿里巴巴的“淘工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e-work“优制网”为代表的一批开放平台,通过整合不同企业包括设备,人才,新信息基础设施在内的闲置生产能力实现供需双方产品高效对接。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从传统建筑业向智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建筑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积极利用分享模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钢结构行业企业的动能,淘汰落后生产模式、实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传统钢结构建筑产业迈向智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高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分享经济模式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制造业创新发展蕴藏着更大的能量和潜力,与移动智能时代创新效率提升相结合,将大大加快分享经济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企业的融合进程,为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业技术 、装配式建筑产品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分享经济在扩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业有效需求的同时,提升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的供给质量。分享经济促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推广柔性化生产、智能制造、按需生产等新模式,使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建筑产品范围大为增加,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新需求,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企业需求结构升级。
分享经济推进装配式钢结构行业领域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整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的供给质量,提高供需双方匹配效率,促进供求关系实现新的动态均衡。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分享经济刚刚起步,未来几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可以预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制造业”将成为分享经济的下一片“蓝海”。
目前,通过众创 、众包 、众扶 、众筹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分享创新资源,通过以租代买、按时付费等方式,已形成设备租赁、厂房分享等新型生产制造模式,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优组合。在不久的将来,分享经济与装配式钢结构企业的融合将体现在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产消融合等诸多层面。分享的基因将越来越多的注入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企业的创立、用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网络化制造与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为代表跨产业领域和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整合和模式创新,对接“云计算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工厂 ”,将成为中国建筑业产业升级重要方向。形成一个以智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为核心,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 智能化生产、 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的建筑工业生产体系与高度开放性、动态性、协同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
未来分享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将出现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领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能力的分享将对未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产生根本性影响 :
一是分享经济模式将成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转型和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大型传统建筑企业利用自身的建造能力、销售渠道,开放资源、获取市场 ,用互联网手段升级延伸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产业链,带动部品部件及小微企业共同发展。部品部件制造企业可通过分享经济平台实现柔性生产,进入智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新阶段。而且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通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能力分享平台实现微创业 。
二是共享工厂和有影响力的一体化产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分享平台将逐步形成。当前,我国制造业分享经济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迅速 ,浦现出了以协同与交易生产装备、系统解决方案、制造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共享工厂新模式。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全球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大规模一体化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能力分享平台将逐步形成,而且在产品、库存、资金、知识技能、劳务、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能力等领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台企业,分享经济平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权责更加清晰、合作更为紧密 。
三是引发大规模社会分工协作方式变化。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组织生产协作的成本,促进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随着大规模定制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日益成为主流制造范式,企业组织边界日益模糊,更加强调价值链分享、整合与协同 。
四是将改变在工业化与泰罗制基础上的传统就业模式。分享经济的高速增长孕育形成自由灵活的新型就业形态,将进一步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能力和就业市场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分享经济也将优化建筑业就业质量和结构,引导建筑业就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升级,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过去几十年的建筑业的发展中,建筑业为我国解决人居问题,城市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建筑大国,为我国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绿色建筑,绿色发展等要求,传统建筑业的边际效益日益递减,迫切需要在继续用足用好建造管理优势的同时,把握和引领分享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加快推进建筑业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我国广大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生产资料共享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限制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分享制造”在建筑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
第一,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智能化升级,在加快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快与分享经济发展的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深度融合,形成数据推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建筑新经济形态,有力支撑建筑业的“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为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前瞻布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转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融合创新并开展试点示范。
第二 ,以智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为先导,重构建筑业“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创新生态。深入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创新工程,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注重与其他行业进行跨行业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技术体系 ,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集群发展,推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质量升级。鼓励引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研发应用,转化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提高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协同性,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共同体,带动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带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集群效应和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加强相关部门平台与企业平台对接 ,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业”分享平台进行有效衔接,加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知识产权等权益保障,加快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评估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发展模式。
第三,加强全社会多元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资源高效协同,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共享”平台建设,打造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分享经济创新的战略支撑力量。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专利战略布局,发展OS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兴研发模式,推动宽区域、跨领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协同创新和成果转移,鼓励大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向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资源,形成产学研用融合创新的良好局面。加强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引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资料共享 ”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一批高水平高校及科研单位瞄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和市场需求, 提供持续有效的系统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供给和共享解决方案。加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资料共享 ”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分享制造”平台的建设与创新服务,加大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公共数据幵放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全社会多元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资源高效协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和企业平台,面向细分部品部件企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创新资源、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生产制造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要素整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