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山桥:挺起“海上巨龙”脊梁

发布日期:2024-07-18 15:00:57 浏览次数:

  深中通道像一条巨龙蜿蜒,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自6月30日开通以来,市民游客纷纷打卡,深中通道车流量持续高位运行,俨然成为“顶流网红”。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这项超级工程背后,有着硬核河北力量。

  驻秦皇岛的中铁山桥集团承担了中山大桥、泄洪区非通航孔桥、浅滩区非通航孔桥和万顷沙互通立交匝道桥的钢箱梁建设任务,为总长度达3.84公里的大桥挺起了坚固的“钢铁脊梁”。

  机器手臂挥舞,精确对准钢结构件连接缝隙,焊花飞溅。7月12日,在中铁山桥集团的大型钢结构智能生产线上,钢箱梁制作有条不紊进行。

  从板材下料切割到板单元焊接,再到节段拼装、钢箱梁涂装,生产环节全流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型梁,自重较轻、制作架设速度快、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

  “我们打造了国内首条大型钢结构智能生产线,将智能装备与信息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了钢箱梁工业化、信息化生产。”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副部长、深中通道G05合同段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邢扬向记者介绍。

  深中通道建设规模宏大,工程技术复杂,技术质量标准和安全环保要求很高。中铁山桥承接工程的钢结构总重约9.2万吨,可用来修建13座埃菲尔铁塔。

  整个项目涉及的钢箱梁种类多、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邢扬带领团队合力攻坚,绘制了近万张图纸,对所有产品构件的尺寸、焊缝、操作空间等进行工艺审核,确保严格符合标准要求。

  从“施工图”到“大生产”,智能化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是成功“秘笈”。

  “我们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创新和突破,极大地提高了钢箱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邢扬满是自豪地说,钢箱梁主要板单元全部实现智能化焊接,自动化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抢工期,赶进度。中铁山桥建成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焊接生产线、钢桁梁杆件智能制造生产线、节段智能总拼装生产线、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以及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为核心的“五线一系统”,全面提升了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项目建设源源不断地高效输出“钢筋铁骨”。

  造钢箱梁可是个技术活儿,在深中通道建设中,需要保障桥梁百年的品质和安全。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跨达580米,地处珠江入海口,常年暴露在炎热、潮湿、高盐的恶劣自然环境,易受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这些因素对钢箱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保证100年的使用生命周期,项目团队向恶劣环境下钢箱梁“抗疲劳损伤”难题发起挑战。

  他们自主研发了“U形肋板单元平位+船位双面埋弧自动焊”“自动液压双向反变形胎船位焊接”等一系列新工艺,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这大大改善了钢箱梁自动焊接程度低的状况,满足了钢箱梁节段结构尺寸大、焊接位置多样化、精度要求高的需求。

  最终数据显示,焊缝质量稳定,平均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9.9%以上,顶板U肋全熔透焊缝探伤一次合格率大于98%,超出项目预定指标2个百分点,实现了特大型钢结构制造技术的跨越。

  “在桥面板单元焊接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桥梁钢结构新材料的应用。”邢扬说,项目采用了新型高纯净CJQ-3埋弧焊丝,保证了焊接质量。

  “钢箱梁防腐难题是个‘拦路虎’。在外表面保护涂装上,我们采用‘热喷锌铝合金+性能优异的耐候涂料涂层’形式,显著提升了防护水平。”邢扬说,若涂层有不伤及底层的破损,仅需修复涂料层即可,能很好地为大桥的“延年益寿”保驾护航。

  “一个目标,一群人,奋力拼搏一千多个日夜,突破很多难关。看到正式通车那一刻,别提多激动了。”

  7月12日,在中铁山桥集团中山基地,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深中通道项目G05合同段项目部副总工程师王恒望着前不久通车的深中通道感慨万千。

  作为项目现场的技术负责人,钢箱梁的制作、发运、海上连接都是王恒的“心头事儿”。

  “板单元运到基地之后开启‘拼装’,我们采用了焊接机器人等小型便携自动化设备,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王恒说,“拼装好的‘大块头’发运至施工海域后,类似‘搭积木’将‘大块头’之间的接口进行连接,在海上拼装成钢桥梁。”

  深中通道建设中,涉及多座桥梁的架设,钢箱梁形式、规格不一,按发运形式可分为69个小节段和61个整孔大节段,其中整孔大节段长度跨越42米~133米。

  项目团队面临着钢箱梁超宽、超长、超重及较差的航道和施工水域等苛刻条件。如何将这些“大块头”发运出海是个难题,运输过程中还要避免对钢结构造成损伤。

  王恒他们针对不同的钢梁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装船方式。在5000吨级港池上配备2台2000吨的龙门吊,作业安全、高效,可以满足中山大桥小节段及匝道桥42米整孔大节段的装运。

  “为满足运架一体船提梁要求,泄洪区非通航孔桥、浅滩区非通航孔桥要求横跨港池运输,部分钢箱梁只能划分为60米长。”王恒说,这就意味着无法达到龙门吊62米的跨度,需要对这部分大节段进行加长,才能发运。

  提出了不少设想,试验了很多方案。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装配式的导梁牛腿,使导梁牛腿与28个不同截面的大节段快速装拆,解决了所有大节段的装船发运问题。这套钢箱梁大节段出海平台方案,拓宽了港池运输大节段的方式,实现发运吊装超长大节段的突破。

  在茫茫伶仃洋上,面对施工架桥的重重困难,中铁山桥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相继克服台风、暴雨等诸多不利因素,用49个月的时间,精心雕琢着“海上巨龙”的脊梁。把一张张设计蓝图变为现实。

  中铁山桥高质量完成了130片钢箱梁节段制造、发运和桥位连接任务,更是创造了29天完成整轮钢箱梁拼装的纪录。

  如今,中山大桥犹如钢铁“竖琴”跃于海面,成为深中通道上的亮丽风景。而中铁山桥的建设者们没有停歇,他们又投入到了狮子洋通道、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香山大桥、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等工程建设当中,为越来越多的超级工程挺起“钢铁脊梁”。